2017年3月8日,北京—— 對于生活在北方,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人們來說,每年冬天的霧霾總是揮之不去。2017年1月初,一場持續近一周的“跨年霾”席卷了華北大部分地區。春節過后,雖然爆發頻率和嚴重程度有所緩減,但霧霾仍是頻頻出現。華北大部分地區,概莫能外。
鑒于大氣污染對生產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,近幾年大氣污染治理成了熱門話題。在治理過程中,霧霾治理的復雜與艱巨也日益凸現。京津冀及周邊六省市,國土面積只占全國面積的7.2%,卻消耗了全國33%的煤炭,單位國土面積排放強度約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倍。燃煤機組占全國的27%,機動車保有量占全國的28%,還有大量排放揮發性有機物、氮氧化物的化工產業。
更大的壓力還在于,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決定了煤炭使用的主導地位,這讓諸多減排措施難以開展。另一方面,發展的不平衡,環境治理水平的參差不齊,也使治霾效果在一定意義上打了折扣。2017年是大氣“國十條”的收官之年,如何實施治霾策略,使霧霾治理達到新的高度?
山西藍天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技術中心負責人認為:2017年,霧霾治理工作應上升到新的高度,關鍵是要協同應對。
對此,該技術中心負責人解釋說,從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的《京津冀霧霾治理政策評估報告》(以下簡稱“報告”)中可以看出,2013年到2016年,京津冀地區的PM2.5年均濃度明顯下降,這說明空氣質量有所改善。但是,這個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“天幫忙”,即風吹霧霾散?!叭伺Α彪m然起到了一定作用,但效果看起來卻并不明顯。這要引起我們的思考,為什么治霾“保衛戰”打了這么久,卻還是效果平平?其實這并不難理解,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:一方面是因為公眾對快速解決霧霾污染問題有著強烈的預期,預期目標達不到,霧霾治理效果看起來就會大打折扣;另一方面是因為霧霾治理要牽涉到很多方面,現有的治霾手段還很難支撐起更全面的治霾工程。很顯然,第二個原因是最根本的因素。
那么,2017年的治霾工作,如何從更深的層次展開呢?該技術中心的負責人認為,解決的有效途徑是要協同應對。所謂協同應對,是指霧霾在霧霾高發的北方,各地區應該在治霾目標上協同配合。這樣,可以防止大氣污染的區域傳播,更好更快地改善大氣。具體來說,要實現協同治理,各地可盡快建立起更符合本地情況的更精細化的治霾清單,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空氣質量達標工作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是用煤大戶,對于減排效果良好的鍋爐產品,各地位要盡快推廣普及等??偠灾?,各地攜手并進,空氣質量才能盡快改善。